2022供应链大会【战略峰会】| 赵福全:中国打造世界竞争力供应链具有重大意义

日期:2022-06-28 18:56:32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6月27-29日,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湖北武汉经开区举办。本届大会以“融合创新、绿色发展——打造中国汽车产业新生态”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主办。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以“汽车强国目标下的汽车供应链新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战略峰会于27下午顺利召开。参加本次大会的主管部委领导,汽车行业领袖,主流车企、新势力头部企业、重点零部件企业的掌门人等30多位业内重磅人物出席,为汽车供应链勾画发展蓝图,指明未来方向。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出席峰会,并就汽车供应链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发言实录。

赵福全:因为工作原因参加行业活动蛮多,但是这么高规格,而且多方位大领导参加讨论供应链的,这还是第一次。原来也开会,主要是供应链自己自娱自乐,但是今天把整车厂这么多大佬叫来,零部件的企业们想做生意,来了还是比较正常的。现在参加活动,因为工作的原因,都在谈论供应链,国内的各个企业哪个整车厂不关心零部件,去年年底我开玩笑讲,为了缺芯,供方和买方都喝胃出血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天讨论供应链有浅层次的原因,现在没有东西可卖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对于未来的国际形势以及产业变革,如何能够把产业发展下去,实际上大家都觉得不会玩了。

我个人觉得,现在讨论供应链,更多是疫情缺芯少电,缺芯没有完全解决掉,带来浅层次的原来叫供必应求,现在叫供不应求,求的人觉得你给我吧,如果不给我,董事长都没有办法当了。从供的方面,确实很难,因为真的没有,而且就这几个件。据某个供应商的老总跟我说,我百分之百的份额都给你了,为什么这时候你把份额分给别人一部分,这时候还有什么战略合作的价值呢?开始置疑这么多年之间走过的哥们儿关系了。十年前我也坐在各位老总的位置想,假设这种情况,我在企业怎么玩呢?所以是很难的。

这次疫情出现的情况会过去,不管叫成什么现象,但这个现象还会回来。像日本在福岛周围布置的半导体,地震了,丰田就停产三个月,过段时间又恢复,也没有把产能溢出。这就是人的本性,有侥幸心理,车到山前必有路,会过去了,我个人认为不会过去。这是第一。

第二,还有两个更深层次的东西,很多企业在讨论供应链怎么建设,国家层面、企业层面、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实际上有两个更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产业在变革。这个产业已经不是原来硬件主导,用称秤,一个零部件做完实验就卖给全世界,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我只做硬件,没有软件也卖不好。谁做软件呢,我开玩笑,行尸走肉,不值钱了。只做软件的也得懂硬件,这就是制造+服务,未来万物互联,很多企业不会玩了,整车企业也不会玩了,我认为这部分是产业变革带来的社会变革,而且汽车产业已经不是大家理解的代步工具,它是生活的空间,而且是智能移动的空间,这天会到来的。很多老总跟我讲,可能十年以后自动驾驶就标配了,没有差异化的东西,体验就差异化了,硬件、软件、架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买卖关系不行了。为什么呢?以前AB点,一家帮我开发,我给你60%的份额,40%去找别的。但是未来,AB点行吗?比如做软件的,AB点不同车型用两个不同的软件、架构、平台,很多老总跟我说,去年开发的车,今年换了个供应商,智能网联不行了。我说你忘了,软件靠数据,要不断积累和进化。如果换了供应商,要重新开始,如果换了第三个,没准不如第一个,这就是传统的理念玩不转了。为什么大家都讲,只有软件行吗,不行,硬件是基础,但只有硬件不够。很多老总在争议,硬件最重要,没有硬件玩得转吗?但是只有硬件也不行,所以叫硬件必要,软件充分。这个要怎么做,大家很纠结,就有灵魂之争的问题,就是在软硬融合的时候,未来到底整车企业掌握什么,在变革的时候搞不懂了,哪些交给供应商。全交给供应商,失控了,不交给供应商,又不做出来。这个过程中没有想得太远,不知道怎么积累,但还得去做,我认为这就是产业变革带来的最大问题。很多企业就是跟某某企业合作,信息又出了问题,这是产业变革带来的,原来硬件供应商已经是软的,而且这个软不是买和卖,比如地图供应商要服务收钱,想完全搞定签知识产权是搞不定的,这是一块。

还有一块是世界格局的改变,也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个人认为,这部分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长期的新常态,也就是区域化砌墙,不是中国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原来只讲效率和成本,不讲安全,甚至因为安全是免费的,自然而然从来没有考虑过。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用学院派供应链管理理念,哪个教授写的文章,都是企业家用的,把GIT用到了极致,库存是零,但是现在没有库存玩不转,美国也囤芯片,供应商管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原来效率、成本是唯一衡量供应商的指标,这个变得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安全。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供应链,国家产业没有了安全,生活没有保障,这部分的改变才是核心的,而且这部分是长远的。我跟很多董事长交流说这个东西很重要,他说我能着得了急吗,现在就保供,保证今年多少多少万辆。很多供应链的老总跟我说,赵院长,今年汽车产量多少,把所有整车企业给我的量干出3倍还多,所以盲目的通货膨胀。

如果大家的理解不到位,企业可能顾了眼前,明年就出问题。如果国家不在这方面下大功夫解决,郭司在这里,杨司也在这里,我个人认为,这绝对不是简单作为学者喊口号的问题,这是国家安全的问题。现在大家知道供应链最重要,没有供应链的话,车都做不出来,什么叫汽车强国呢,这就是不争的事实。

应该怎么样解决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认识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会有多大的改变,首先对这个要有深刻的认知。这个认识一旦清楚了,就决定了我们供应链安全到底要放到多少程度。如果过分强调安全,没有成本和效率的安全就没有任何竞争力,最后死路一条。我们把国门关了,一年2600万辆,几年又成大清帝国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怎么样开放呢?要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革,区域化支撑的全球化。没有区域化就没有全球化,但只用全球化根本做不了区域化。比如博世可以在美国建厂供货,但中国的供应链可以做到吗?在中国做好以后,跟中国的整车企业合作,也可以帮你进美国,这就叫全球化、国际化下的区域化。简单讲区域化,中国做地方粮票,离开辽宁省啥都不是,这是不行的。

第二个认识,对这次产业变革的深度认识。这次产业变革绝对不是新能源车,我们把电池解决就行了,也不是简单的智能车,实际上是整个制造业汽车变为了一个母生态,是大载体。对于整个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融合,最后实现价值流的改变。人流是什么?出行。物流是移动,新的能源布局所谓的智能电网多要和这个打通,没有智能化就玩不转,最终这些人往那去,物也往那流,这就是现金,就是价值。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流,而信息流带来所有的技术,都会改变社会,生产要素由原来的硬件加了数据,而数据的产生、数据的加工就是新的生产力。最后,如何把这个数据用好,就是生产关系,我认为生产关系就是政府的职责。举个例子,如果数据产生了不能流通,那这个数据就是垃圾,还不如不产生。我们强调国家的安全,数据不能出境,这是对的。如果国内都不能流动,新的生产资料就不能产生价值了。一旦流通起来了,我认为这个数据产生的生产力,所有供应商都可以赚大钱,就看怎么样解决,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围绕这部分改变社会的东西,我认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未来改变人类社会就两个东西,没有之三,一是碳中和,告别碳基原料,拥抱可再生来源,否则不可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胜,煤炭、石油、电气,然后到现在的可再生能源。二是万物互联。而万物互联是什么?人造物,通过数据、人工智能用得更好,这就是硬件和软件分离。中国带来了机会,一定是大量的数据,而且互联网基础技术、消费者的热膨、资本的追逐,中国有绝佳的机会,这是中国新的国运。但是这种国运,我个人认为靠企业玩不转,弄100个余凯没有用,但国家要在这方面推动。比如数据如何流通,比如碳中和,现在碳中和供应商企业最关注的就是我们在汽车里头,国家有大的碳中和方案,汽车分多少,零部件怎么做,现在是不知道的,所有人都在瞎折腾,有的做过了,企业赚不了钱。汽车行业在碳中和上怎么做,分多少杯羹,我买绿电给不给证书,我买的电和整车企业之间怎么算,我认为整车企业玩不转。我建议工信部快点把这些东西出来给个方向,外资企业提了2040年要碳中和,中国300万辆直接决定能不能全球碳中和,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这次的改变一定是企业、国家和产业共同的,但是国家更重要。十年前我在做中国制造2025项目组的时候承担了一个课题,什么叫汽车强国,要有科学稳定统一的法律体系。而这个东西一定要先行。中国数据不能出境,所有老外都没有办法,都得考虑在中国做本土开发,这就是法律的重要性。刚才尤总说了,一个白名单就铸造了今天了宁德时代。可能老周同志不完全这么认可,是他干出来的,但内力和外力缺一不可。宁德起来了,别人没有起来,这是老周厉害。但是没有中国当时的白名单,也就没有今天的宁德时代。那时候还关心WTO,现在WTO已经没有价值了,我们政府领导下产业政策“耍流氓”要有产业智慧,尤其围绕着智能网联汽车,这不是下半场竞争力的问题,是中国最大竞争力的问题,这方面要快速出台政策。

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热门文章

关注一下,了解更多活动内容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