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8-31 17:00:00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了便于理解《行动计划》,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我国电力碳排放在国家总排放中占比近50%,推动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电力能源供给将由主要依靠传统煤电逐渐转变为更多依靠风电、光伏等低碳排放的新能源发电,能源生产将从主要依靠资源转变为更多依靠装备,电力装备成为落实“双碳”战略、实现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发布《行动计划》。
二、总体考虑
《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坚持系统谋划,加强各部门政策间的衔接,统筹推进电力装备持续健康发展。
(一)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推进能源强国建设背景下,聚焦解决电力装备发展中的难点、重点、特点问题。注重可操作性,围绕供给结构改善,电网输配保障效率提升等目标,部署了重点任务和措施。
(二)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发展方向上,既加快传统煤电装备改造升级,又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实现电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安全可靠供应相统一;在发展路径上,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注重研发创新,又支持“走出去”,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电力装备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注重强化企业市场和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加强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供给,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四)强化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注重创新驱动,瞄准电力装备创新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构建龙头企业为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注重示范引领,开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加快推进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支持试点应用,培育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高端智能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创新及示范推广为抓手,加快构建支撑能源清洁生产和能源绿色消费的装备供给体系,推动电力装备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
(二)主要目标。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保障电网输配效率明显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示范应用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满足适应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能力累计超过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备满足12亿千瓦以上装机需求,核电装备满足7000万千瓦装机需求。
四、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火电装备、水电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装备、氢能装备、储能装备、输电装备、配电装备、用电装备等电力装备10个领域,提出六项行动。
(一)装备体系绿色升级行动。统筹发输配用电装备供给结构调整,聚焦火电装备、水电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装备、氢能装备、储能装备、输电装备、配电装备、用电装备等电力装备10个领域,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提升输变电装备消纳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配电装备升级换代、提高用电设备能效匹配水平,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二)电力装备技术创新提升行动。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在电力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产业集群。
(三)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行动。深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加快电力装备产品形态、研发手段、生产方式与服务模式创新变革,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在电力装备领域培育若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和示范园区。
(四)技术基础支撑保障行动。以市场为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引导产业规范发展。
(五)推广应用模式创新行动。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进应用创新和推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在电力装备领域建设3-5家试验验证平台,开展典型场景应用试点,培育形成一批优质品牌。
(六)电力装备对外合作行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鼓励优势电力装备企业以多种方式加快走出去。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五、保障措施
为保障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行动计划》提出四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作用,建立覆盖研发、制造、应用及服务等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央地联动,指导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措施。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创新发展、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政策落实,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安全生产。依托高端智库、研究机构等开展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决策支撑。二是强化财税金融支持。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为符合条件的电力装备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等支持电力装备发展。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等培育高端研发、技能及管理人才。引导专业服务机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高端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四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强化舆论导向,加强典型项目、典型经验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联合举办电力装备展会论坛,发挥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作用,搭建国际交流展示合作平台。发挥权威优势媒体平台导向作用,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强化电力装备质量品牌宣传。
中汽协:一季度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不如预期
中汽协:3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呈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多数燃油车虽然给出了巨额优惠,但整体销量提振并不明显,新能源汽车稍好些,但增速也在放缓。埃安3月销量再破新高,达到40016辆,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33%!
高价值引领,中国星、博越L等持续热销;帝豪、缤系等经典序列产品热度延续。新能源产品矩阵持续壮大——极氪品牌第三款产品极氪X曝光,微型纯电车熊猫mini正式上市。此外,吉利品牌将在2月23日发布新能源战略,并同步推出的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再提速。
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保持领先市场地位,并不断推进集团向全面网联的电动出行转型。集团在华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37.1%,达到206500辆,其中,纯电动车型交付量同比增长68.2%。ID.系列车型表现尤为突出,销量较2021年增长超过一倍,达到143100辆。
日产汽车公司今日公布了2022年12月和1-12月中国区业绩。
11月,极氪单月交付再创新高,几何纯电加速破圈,吉利品牌“中国星”高端系列销量突破50万,领克累销突破80万,睿蓝品牌开启全球化征程……高价值产品持续引爆市场,新能源产品加速出海,创新驱动集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奇瑞控股集团发布销量月报:10月份,奇瑞集团销售汽车132,828辆,同比增长50.4%。
11月4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33.SH,02333.HK;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10月产销数据。今年10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100,208辆,环比增长7.01%;海外销售21,052辆,同比增长49.58%,创历史新高,销量占比21.01%;新能源车型销售10,954辆;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15.12%。
日产汽车公司今日公布了2022年10月和1-10月中国区业绩。日产汽车中国区(包括日产、启辰、英菲尼迪品牌和郑州日产)10月销量*为88,868台,同比下降11.5%。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